宜蘭縣環境教育電子護照(宜蘭綠卡)認證行為表
壹、緣起
目前國際間已開始推行「綠色護照(green passport)」,幫助人民了解平日生活習慣中所影響的碳排放情形,以及在選購任何商品優先考慮產品的環保標準,甚至成為核定商品的碳排量是否合乎進入市場的重要依據。有鑑於此,本縣乃規劃從符合「生態、生活、生產」三生共構的觀點,鼓勵學校於既有的生活行動中實現綠色價值,並串連相關商家與民間團體組織,從學生的學校生活為起點拓展至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發展符合低碳生活的環境教育電子護照【宜蘭綠卡】。以「認證核定」的護照機制,幫助學生透過生活習慣之養成、消費行為的選擇、生態旅遊的體驗、正向環境行動的參與,落實低碳生活,進而推展至全體縣民,將綠色生活環境行動落實於日常生活中,特訂定本計畫。
貳、辦理單位
主辦單位:宜蘭縣政府。
執行單位:教育處、人事處、環境保護局。
協辦單位:本府所屬各機關及縣轄內高中(職)以下學校。
參.實施對象
本案定位為中長程計畫,採分階段漸進式進行:
一.試辦期(103.9.1-105.7.31):高中、高職日間部、國中、國小學生及宜蘭縣政府所屬公教人員,採鼓勵自由參加。
二.全民推動期(105.8.1起):一般人士自由加入參與,並納入社區、非營利組織及綠色友善店站加入推廣。
肆.實施方式
一.結合學校童年宜蘭閱讀卡、悠遊卡等具有RFID卡功能之卡片:
(一)於學校童年宜蘭閱讀卡既有系統,擴增本計畫具體行動可獲取點數及經驗值之登錄驗證功能。
(二)宜蘭縣政府所屬機關公教人員以具RFID卡功能國旅卡、悠遊卡自行開卡後使用。
二.訂定綠色行動認證行為(可操作的綠色行動):
(一)以「家庭生活習慣之養成」、「學校行為之落實」、「社會生活之實踐」、「正向的環境行動參與」四個面向為主軸,訂定可參與及操作的環境學習、活動、體驗認證行動,透過「宜蘭綠卡」網路系統的登錄,取得環境學習綠點(以下簡稱綠點)。
(二)綠色行動認證行為,可透過宜蘭綠卡認證審核小組(由教育處、人事處及環境保護局人員組成)審查隨時增修後公告於宜蘭綠卡網站。
(三)宜蘭綠卡綠色行動認證行為表如附表。
三.訂定宜蘭綠卡累積綠點獎勵回饋措施,獎勵措施培養學生環保意識,進而鼓勵參與環保行動之意願:
(一)認證行為採綠點兌獎和經驗累積值並行,點數保存期限3年,兌獎後或保存期屆點數歸零;另經驗值的部份可持續累計。
(二)獎勵方式可因一般社會人士及本縣轄內高中(職)以下學校高、中、低年級之達成差別不同,訂定不同之獎勵計算方式。
伍.獎勵方式
採「獎品上架兌換」及「圓夢計畫」二種方式同步進行:
一、獎品上架兌換制:於兌獎網站陳列兌換點數之獎品,提供參與者積點兌獎。運作方式如下:
(一)點數保留期限:個人點數可保留三年。
(二)線上兌換:將獎品掛於兌獎網站,標示可兌換點數,開放隨時上網兌獎。
(三)獎品數量有限,換完為止。並將不定期更新獎品,敬請期待。
二、圓夢計畫:開放各機關、團體或個人揪團申請,寫出預定達成目標點數及想要兌換之獎項,由審查小組審核通過後辦理。
(一)採事先報備制:提出申請並經審查小組審核通過後方能執行。
(二)參加資格:宜蘭縣民團體或宜蘭縣轄內機關、學校或個人。
(三)申請方式:以書面申請(格式如附表),由需求人提出,申請表件需包含申請人的服務(在學)單位及帳號。
(四)積點期限:圓夢計畫於提出申請時,須書寫預定完成日期,其完成期限最多以三年為限。
(五)扣點方式:採申請機關、團體或個人成員平均扣點方式辦理。
(六)獎品範圍:獎品類別不限,但需具有特殊用途及意義者,例:班級積點換取3年後之畢業旅行交通車資(學生共同期望)、機關積點換取捐贈物品予特定慈善機構(慈善)、社區協會積點換取活動中心長輩健身器材(社福)、3人以上團體換取低碳環島記錄台灣生態之錄影機或食宿費用(環境之旅)…等。
增加綠色行動認證行為方式
本認證行為可隨時受理本縣相關機關申請加入認證,經宜蘭綠卡認證審核小組審查符合宜蘭綠卡綠色行為通過後即可新增,並於增修後於宜蘭綠卡網站公告。二.加入之項目可向主辦單位申請宜蘭綠卡logo認證圖示,標於活動文宣,以告知該項活動參與《宜蘭綠卡》積點。
宜蘭綠卡網址:http://greencard.ilc.edu.tw/greencard
諮詢單位
一.宜蘭縣政府教育處體育保健科、人事處考訓科、環境保護局綜合計劃科。
二.宜蘭縣政府教育網路資訊中心(系統問題排除)。
宜蘭縣環境教育電子護照(宜蘭綠卡)認證行為表
(104.8修正)
綠色行動 |
項次 |
認證行為 |
點數採計方式 點數累計期間:當年6月至次年5月(以學年計)(修正後) |
稽核方式 A軌:機關學校代為登錄 B軌:積點者自行登打 C軌:自行刷卡或由其他系統撈出 |
|
宜蘭縣轄內高中(職)以下學生積點 |
一般人士積點 |
||||
家庭生活習慣之養成 |
1-1 |
節能省電- 與前一年同期省電度數 |
30點-較去年同期省電比例2%(含)以上。 40點-較去年同期省電比例3%(含)以上。 50點-較去年同期省電比例4%(含)以上。 80點-較去年同期省電比例5%(含)以上。 100點-當月較去年同期省電比例6%(含)以上。 |
30點-較去年同期省電比例2%(含)以上。 40點-較去年同期省電比例3%(含)以上。 50點-較去年同期省電比例4%(含)以上。 80點-較去年同期省電比例5%(含)以上。 100點-當月較去年同期省電比例6%(含)以上。 |
B 1.第一次參加時應於系統登錄電號。 2.登錄當期較去年同期省電比例值。 3.上傳當期電費收據(採用電子帳單者,請上傳畫面)。 |
家庭生活習慣之養成 |
1-2 |
節水行動- 與前一年同期節水度數 |
10點-較上期省水比例2%(含)以上。 20點-較上期省水比例3%(含)以上。 30點-較上期省水比例4%(含)以上。 40點-較上期省水比例5%(含)以上。 50點-較上期省水比例6%(含)以上。 |
10點-較上期省水比例2%(含)以上。 20點-較上期省水比例3%(含)以上。 30點-較上期省水比例4%(含)以上。 40點-較上期省水比例5%(含)以上。 50點-較上期省水比例6%(含)以上。 |
B 1.第一次參加時應於系統登錄水號。 2.登錄當期較去年同期省水比例值。 3.上傳當期水費收據(採用電子帳單者,請上傳畫面)。 |
家庭生活習慣之養成 |
1-3 |
交通減碳- 購買電動機車 |
200點-1輛。 |
200點-1輛。 |
B 1.學生:需為家庭成員之車輛。 2.一般人士:需為本人或直系親屬之車輛。 3.上傳含電動機車車身及車牌照片。 |
家庭生活習慣之養成 |
1-4 |
交通減碳- 徒步上下學 |
5點-偶爾達成者(一學期累計達20天,未達50天)。 10點-經常達成者(一學期累計達50天,未達100天)。 20點-長期達成者(一學期累計達100天)。 20點-騎自行車上下學一學期累計達100天。 |
x |
A 1.由學校登錄。 2.上學期數於每年12月統計登錄,下學期於每年5月統計登錄。 |
家庭生活習慣之養成 |
1-5 |
身體環保-健康體位管理 |
10點- BMI值維持於18-24範圍內(以每學期量身高體重時登錄計算)。 10點-參與健康促進減重之學生,每減重1公斤者。另BMI值維持於18-24範圍內(以年計算)加計5點。 |
10點-每減重1公斤者。另BMI值維持於18-24範圍內(以年計算)加計5點。 |
A 1.學生積點由學校登錄。 2.一般人士積點由衛生局登錄,每年10月底登錄。 3.由衛生局審核。 4.備註: (1)BMI計算方式:體重(公斤)÷身高(公尺) 2。 (2)為鼓勵健康減重,參加減重1公斤集點者,其減重BMI值需維持於18-24範圍內。 |
家庭生活習慣之養成 |
1-6 |
減碳行動- 騎自行車上班、休閒旅遊 |
x |
1點-騎自行車休閒運動,至工旅處公告之自行車道打卡,每1條1次1點。 20點-騎自行車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上班日數超過上班總日數1/2以上,經稽核屬實(每半年【1-6月及7-12月】統計1次)。 |
A 由衛生局登錄。 |
學校行為之落實 |
2-1 |
資源回收- 回收廢電池、廢光碟、保特瓶 |
1點-5顆廢電池。 1點-10片光碟。 1點-10支寶特瓶。 |
x |
A C 由學校登錄或現場刷卡 |
學校行為之落實 |
2-2 |
擔任環保小尖兵-節能、省水、減廢 |
1點-服務滿一週(一學期最多5點)。 |
x |
A 由學校登錄 |
學校行為之落實 |
2-3 |
環境課程- 參訪通過認證之環境教育學習場域 |
1場次或1小時1點(最多5點)。 |
x |
A C 現場刷卡或由學校登錄 |
學校行為之落實 |
2-4 |
參與環境議題相關之研究競賽- 參與科展及發明展等環境議題競賽活動 |
10點-參加。 20點-得獎。 |
x |
A 由學校登錄 |
社會生活之實踐 |
3-1 |
資源再利用- 捐贈二手物品 |
1點-購買二手市集或友善農集物品,1項得1點(最多5點)。 1點-於市集或學校捐贈二手物品 (含書籍、制服、書包等) 1項1點。 |
1點-購買二手市集或友善農集物品,1項得1點(最多5點)。 1點-於市集捐贈二手物品 (含書籍) 1項1點。 |
A C 1.現場刷卡或由學校登錄。 2.捐贈二手物品地點包括學校、宜蘭縣轄內圖書館(限非參考書、教科書類之書籍)及標示宜蘭綠卡logo之市集。 |
社會生活之實踐 |
3-2 |
資源再利用-購買二手家具 |
x |
10點-購買宜蘭縣巨大再生家具儲存及展示廠再生家具,購買1件得10點。 |
C 現場刷卡。 |
社會生活之實踐 |
3-3 |
志願服務- 參加社區、公益團體或政府機構環境議題之志工服務工作 |
1點-服務時數1小時。 |
1點-服務時數1小時。 |
A C 1.由學校登錄或現場刷卡 2.學生需先向學校報備參與服務學習之單位。 3.建立可信賴之服務學習管理系統名單。 |
社會生活之實踐 |
3-4 |
友善農產品消費及農夫市集教育推廣活動 |
1點-購買農夫市集物品,每一筆交易得1點,每日最多5點。 1點-報名參加1場次農夫市集所辦理之教育推廣活動(同日相同活動內容場次不可重覆計算)。 |
1點-購買農夫市集物品,每一筆交易得1點,每日最多5點)。 1點-報名參加1場次農夫市集所辦理之教育推廣活動(同日相同活動內容場次不可重覆計算)。 |
C 現場刷卡 |
正向的環境行動參與 |
4-1 |
戶外學習- 參加認證通過環境教育學習場域之環境教育學習課程 |
x |
1點-參加時數1小時。 |
C 現場刷卡 |
正向的環境行動參與 |
4-2 |
發現環境相關議題,並發表與環境有關之正向文章或言論。 |
10點-發表1筆文章。 |
10點-發表1筆文章。 |
B 參加者應將具名發表之文章內容及文章發表之電腦畫面(包含:校刊、臉書、環教網、綠色學校網站等)或雜誌頁面上傳至宜蘭綠卡網站且經發布者。 |
正向的環境行動參與 |
4-3 |
環教終身學習-參加環境教育終身學習護照推廣活動 |
5點-成為環境教育終身學習網會員。 1點-每完成環境教育學習時數4小時得1點(最多5點,相同課程不得重覆計算)。 |
5點-成為環境教育終身學習網會員。 1點-每完成環境教育有關之議題課程學習時數2小時 (相同課程不得重覆計算)。 5點-完成環境教育學習時數累積達40小時,加計5點。(相同課程不得重覆計算)。 |
A 1.由學校及機關環教終學網系統管理員登錄。 2.每年登錄時間:每年10月31日前,一次登錄當年1月1日至10月31日學習總時數。 |
正向的環境行動參與 |
4-4 |
宜蘭綠色博覽會-參訪各指定學習課程展區 |
1點-參加時數1小時。 |
1點-參加時數1小時。 |
C 現場刷卡 |
正向的環境行動參與 |
4-5 |
其他活動- 環保知識挑戰擂臺賽 |
5點-參加環保知識挑戰擂臺賽環境教育知識網路學習,通過30題得3點,通過40題得4點,通過50題得5點(最多5點)。 5點-參加環保知識挑戰擂臺賽地方初賽並完成賽程。 10點-參加環保知識挑戰擂臺賽地方初賽獲各組11-50名。 15點-參加環保知識挑戰擂臺賽地方初賽獲各組6-10名。 20點-參加環保知識挑戰擂臺賽地方初賽獲各組1-5名。 30點-參加全國環保知識挑戰擂臺賽獲各組1-5名。 |
5點-參加環保知識挑戰擂臺賽地方初賽並完成賽程。 10點-參加環保知識挑戰擂臺賽地方初賽獲各組11-50名。(社會組參賽人數超過100人始得計點)。 15點-參加環保知識挑戰擂臺賽地方初賽獲各組6-10名。(社會組參賽人數超過100人始得計點)。 10點-參加環保知識挑戰擂臺賽地方初賽獲1-5名。(社會組參賽人數超過100人,加計10點) 30點-參加全國環保知識挑戰擂臺賽獲1-5名。 |
A 1.環境教育知識網路學習由活動承辦單位匯入系統。 2.由活動承辦單位登錄。 |
正向的環境行動參與 |
4-6 |
其他活動- 健走運動 |
1點-衛生局公告之健走步道,每走2公里1點。 2點-參加環縣健走活動者。 20點-參加12鄉鎮市環縣健走活動「全勤者」。 |
1點-衛生局公告之健走步道,每走2公里1點。 2點-參加環縣健走活動者。 20點-參加12鄉鎮市環縣健走活動「全勤者」。 |
A C 1.學生組由學校登錄或現場刷卡。 2.一般人士由衛生局登錄或現場刷卡。 3.由衛生局審核。 |
正向的環境行動參與 |
4-7 |
其他活動- 「移動的森林」植樹暨環保教育推廣計畫之各項活動 |
1點-參加本活動之學生。 |
1點-參加本活動。 5點-帶領班級完成班級集點海報之集點之老師。 |
A C 1.學校場地由學校登錄。 2.學校外場地由農業處登錄。 3.現場刷卡 |
正向的環境行動參與 |
4-8 |
其他活動-消費使用載具儲存統一發票,且不列印紙本發票。 |
20點-第一次啟用無實體發票之載具:於系統中登錄載具卡號或手機條碼。 1點-捐贈當期無實體發票3張。 |
20點-第一次啟用無實體發票之載具:於系統中登錄載具卡號或手機條碼。 1點-捐贈當期無實體發票3張。 |
B 1.第一次參加時應於系統登錄載具卡號或手機條碼。 2.登錄當期(2個月為一期)儲存無實體發票張數。 3.上傳當期載具查詢消費發票畫面。 4.由地方稅務局審查。 5.備註: (1)於財政部電子發票整合服務平台─載具查詢消費發票登入查詢上傳完成畫面:https:// www.einvoice.nat.gov.tw。 (2)上傳當期發票捐贈畫面:開啟載具查詢消費發票畫面→於明細勾選捐贈→選定社福團體後(可輸入或查詢方式點選)→按我要捐贈→完成後再按查詢後上傳畫面。 |